【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原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年少时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生动描绘了鹅的形态和声音,语言简练,意境清新,是儿童启蒙教育中常见的古诗之一。
一、诗歌原文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二、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只鹅在水中悠然自得的情景。第一句“鹅鹅鹅”以拟声词开头,表现出鹅的叫声;第二句“曲项向天歌”则形象地刻画出鹅高昂着头颈歌唱的姿态;第三、四句“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则进一步描写鹅的外形与动作,展现了其优雅的神态和灵动的动态。
三、诗句解析表格
句子 | 解析 | 意象/情感 |
鹅鹅鹅 | 重复的“鹅”字,模仿鹅的叫声,富有童趣 | 喜悦、生动 |
曲项向天歌 | 鹅弯曲脖子朝天鸣叫,表现其姿态优雅 | 自由、欢快 |
白毛浮绿水 | 鹅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 | 清新、自然 |
红掌拨清波 | 鹅红色的脚掌划动清澈的水面 | 活泼、灵动 |
四、作者简介
骆宾王(约619—约684),字观光,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并称为“初唐四杰”。他自幼聪慧,才华横溢,尤以七言诗见长。《鹅鹅鹅》是他少年时期的作品,虽篇幅短小,但构思巧妙,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对生活的热爱。
五、艺术特色
- 语言简练:全诗仅20字,却生动传神。
- 画面感强:通过颜色与动作的描写,营造出一幅生动的鹅戏图。
- 童趣盎然:适合儿童学习,易于记忆和理解。
六、教学意义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常被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不仅帮助学生掌握古诗的基本结构,还能培养他们对自然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同时,它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动物的赞美与亲近之情。
结语: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虽为一首小诗,却蕴含丰富的情感与艺术价值。它不仅是古代儿童启蒙的重要教材,也是现代人感受古典诗词之美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