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全碑》原文及译文】《曹全碑》是东汉时期的一件重要碑刻,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又称《曹孝廉碑》,为东汉灵帝光和三年(公元180年)所立。此碑现藏于西安碑林,是研究汉代书法、历史与人物的重要实物资料。碑文以隶书书写,笔法流畅,结构严谨,是汉隶中的精品之作。
一、《曹全碑》原文
> 郃阳令曹君讳全,字景完,扶风平陵人也。其先盖周之胄,世有显名。高祖武公,以功封于郃,因氏焉。曾祖父敞,字子元,少好学,明经术,仕至太守。祖父咸,字子良,有文武才,官至刺史。父琫,字仲宝,敦厚有德,乡里敬之。
> 君少而聪慧,志节高尚,博览群书,尤精《春秋》。弱冠之年,举孝廉,除郎中。出为郃阳令,政通人和,民皆悦服。修学校,兴教化,劝农桑,赈贫乏。凡所施为,皆合古道。
> 时值黄巾之乱,四方扰攘,君抚循百姓,不辞劳苦。贼至则御之,贼退则安之。境内无事,民得安居。遂致太平,实由君力。
> 后迁为酒泉太守,治政有方,声望日隆。卒于官舍,年五十有二。士庶哀之,莫不痛惜。于是郡人共议,立碑纪德,以垂不朽。
二、《曹全碑》译文
曹全,字景完,是扶风平陵人。他的祖先出自周朝的贵族,世代都有显赫的名声。他的高祖父名叫武公,因为功劳被封在郃地,因此以“郃”为姓。他的曾祖父叫敞,字子元,年轻时勤奋好学,精通儒家经典,官至太守。祖父叫咸,字子良,既有文才又有武略,曾任刺史。父亲叫琫,字仲宝,为人敦厚善良,深受乡邻尊敬。
曹全自小聪明伶俐,志向高远,广泛阅读书籍,尤其精通《春秋》。二十岁左右,被推荐为孝廉,担任郎中一职。后来出任郃阳县令,治理有方,百姓都十分佩服。他修建学校,推行教化,鼓励农业生产,赈济贫困之人。他所采取的措施,都符合古代的治国之道。
当时正值黄巾起义,天下动荡不安,曹全安抚百姓,不辞辛劳。敌人来犯便抵御,敌人退去便安定。境内没有战乱,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国家能够恢复和平,确实得益于他的努力。
后来他升任酒泉太守,治理有方,声望日益提高。最终在任上去世,享年五十二岁。士人和百姓都非常悲痛,无不惋惜。于是郡中百姓共同商议,立碑纪念他的功德,以使他的事迹流传千古。
三、结语
《曹全碑》不仅是一块记载人物生平的石碑,更是汉代社会风貌、政治制度与文化思想的缩影。它通过简练而庄重的文字,展现了曹全这位地方官员的品德与政绩,同时也反映了东汉时期对忠臣良吏的推崇与表彰。今天,我们通过研读《曹全碑》,不仅能欣赏到汉隶书法的艺术魅力,也能更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与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