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孟浩然《清明即事》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孟浩然《清明即事》的原文翻译及赏析,有没有人在啊?求别让帖子沉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5 23:59:44

孟浩然《清明即事》的原文翻译及赏析】在唐代众多诗人中,孟浩然以其清新自然、淡泊悠远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以山水田园为背景,抒发对人生、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感悟。其中,《清明即事》便是这样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作品。

一、原文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

人心自不宁。

那堪将岁暮,

更值雨初晴。

花落柴门寂,

莺啼柳巷深。

独行无伴侣,

寂寞对空林。

二、白话翻译

清明时节,京城格外重视这个节日,

人们的心绪却难以平静。

怎堪想到一年将尽,

又恰逢雨后初晴。

花瓣飘落在柴门之外,显得格外寂静,

黄莺在柳树深处啼叫,声音悠长。

独自一人行走,没有同伴相伴,

只能面对空荡荡的树林,默默无言。

三、诗歌赏析

这首《清明即事》虽篇幅不长,但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全诗通过对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沉思。

首句“帝里重清明”,点明了时间与地点。清明是古代重要的祭祀节日,尤其在京城,更是被高度重视。然而,“人心自不宁”一句却打破了这种表面的热闹,揭示出人们内心深处的不安与忧愁。这不仅是对节日氛围的描绘,更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感慨。

接下来两句“那堪将岁暮,更值雨初晴”,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清明时节本就容易引发对生命、时光流逝的思考,而“岁暮”则更添一份萧瑟之感。“雨初晴”看似美好,却也暗示着一种矛盾的情绪——雨后的宁静背后,或许隐藏着更深的孤寂。

后四句通过景物的描写来烘托情绪:“花落柴门寂,莺啼柳巷深。”花瓣飘落,柴门静谧,黄莺的啼鸣声在柳巷深处回荡,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最后两句“独行无伴侣,寂寞对空林”,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他独自一人,在空旷的林间行走,无人陪伴,唯有寂寞相随。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致描绘,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深刻体悟。它不仅是一首描写清明的诗,更是一首关于孤独、思念与人生感悟的诗。

四、结语

《清明即事》虽未如《春晓》《过故人庄》那样广为人知,但它所传达的情感却是真实而深刻的。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孤独的诗人,在清明时节独自漫步于天地之间,感受着季节的变化与人生的无常。正是这种淡淡的哀愁与深沉的思考,使得这首诗在众多唐诗中独具一格,值得细细品味。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