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长城谣教案(9页)】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歌曲《长城谣》的基本旋律和节奏,理解其歌词内容及表达的情感。
能够准确演唱歌曲,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简单的合唱练习。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聆听、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所传达的爱国情怀与民族精神。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与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引导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
掌握歌曲《长城谣》的旋律与歌词内容,理解其情感内涵。
- 教学难点:
歌曲中情感的表达与演唱技巧的把握,尤其是如何通过声音传递出对祖国的深情。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或电子琴、歌曲音频资料、相关图片及历史背景资料。
- 学生准备:预习歌曲《长城谣》,了解其创作背景与作者信息。
四、教学过程设计(共9页):
第一页:导入新课
活动
播放歌曲《长城谣》的片段,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情绪。
提问:你听到这首歌时有什么感觉?它让你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页:歌曲背景介绍
内容要点:
- 《长城谣》是20世纪40年代由著名作曲家刘雪庵创作的一首经典歌曲。
- 歌曲以长城为象征,表达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团结抗敌的精神。
- 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歌曲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投身抗战事业。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历史背景,增强学习的深度与广度。
第三页:歌词分析
活动
带领学生逐句分析歌词内容,探讨每句歌词所表达的情感与意义。
例如:
“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
——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坚韧与伟大。
设计意图:
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与审美鉴赏力,深化对歌曲内涵的理解。
第四页:旋律与节奏分析
内容要点:
- 分析歌曲的旋律结构,如主歌、副歌部分的对比。
- 了解歌曲的节拍、速度及强弱拍的规律。
- 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轻轻打拍子,感受节奏的变化。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元素,提高音乐感知能力。
第五页:学唱歌曲(一)
活动
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唱。
重点指导发音、气息控制与音准问题。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第六页:学唱歌曲(二)
活动
分段练习,针对难点乐句进行反复训练。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培养自信心。
设计意图:
巩固所学内容,提高演唱的准确性和表现力。
第七页:合唱练习
活动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唱练习,教师指导合唱技巧。
强调声音的统一性与情感的表达。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提升整体演唱效果。
第八页:拓展延伸
活动
- 讨论:你还知道哪些具有爱国主义主题的歌曲?
- 观看相关历史影片片段,进一步加深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设计意图:
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音乐与历史的联系,提升综合素养。
第九页:总结与作业布置
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长城谣》所蕴含的爱国情怀与民族精神。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关注音乐作品,感受艺术的力量。
作业布置:
- 完成歌曲《长城谣》的演唱录音(可录制在手机或电脑上)。
- 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这首歌曲的感受与理解。
设计意图:
巩固课堂所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能力的发展。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长城谣》的内涵与艺术价值。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结合多媒体资源,丰富课堂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
---
备注: 本教案适用于七年级音乐课程,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