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课堂实录定】【教学内容】
课文:《散步》——莫怀戚
【教学目标】
1. 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家庭温情与责任意识。
2.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情感的写作手法。
3. 引导学生体会亲情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家庭责任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篇非常温馨的文章——《散步》。大家有没有和家人一起散步的经历?你们觉得散步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学生A:我经常和爸爸一起去公园散步,感觉特别放松。
学生B:有时候和妈妈一起走,虽然话不多,但很舒服。
教师:很好,看来大家都有一些温暖的回忆。那么,这篇《散步》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和语气。
朗读结束后,教师提问:
- 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 作者为什么选择“散步”作为主题?
- 文中有哪些人物?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这篇文章讲述了三代人一次普通的散步经历,通过这一日常场景,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与责任担当。
三、精读分析(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逐段分析课文,重点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1. “我”为什么决定带母亲去散步?
2. 母亲为什么愿意听“我”的安排?
3. 儿子和妻子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4. 文中哪些细节体现了亲情?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C:我觉得“我”是因为看到母亲年老,想让她多活动,也体现出对她的关心。
学生D:母亲虽然年纪大了,但她依然信任“我”,说明她对儿子有很深的感情。
教师点评:大家分析得都很到位。这些细节都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关爱。
四、语言品味(10分钟)
教师选取文中几个关键语句进行讲解:
-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句子的含义和情感色彩,并鼓励学生尝试模仿写一段类似的描写。
五、拓展延伸(5分钟)
教师提问:
- 在你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散步”这样平凡却温暖的时刻?
- 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会怎么做?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往往蕴含着最深的爱与责任。希望同学们珍惜与家人的每一次相处。
六、布置作业(2分钟)
1. 写一篇短文,描述你与家人一次难忘的散步经历。
2. 阅读莫怀戚的其他作品,比较风格异同。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激发了他们对家庭情感的关注。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学生参与度较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