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出自哪部作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一句广为流传的古语,常用来形容古代农耕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这句话不仅体现了古人顺应自然、勤劳生活的智慧,也反映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一、出处考证
根据现有文献资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最早见于《帝王世纪》。这是一部记载上古至汉代帝王事迹的史书,由晋代学者皇甫谧所著。该书虽已失传,但后世文献中多次引用其中内容,因此可以确认此句的来源。
此外,在《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中,也有类似表达农耕生活的内容,但并未直接出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一完整表述。
二、含义解析
这句话的意思是:太阳升起时开始工作,太阳落下时就休息。它描绘了古代农民按照自然节律进行劳作和生活的状态,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
在现代社会,虽然大多数人不再依赖农耕为生,但这句话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提醒人们要顺应自然、珍惜时间、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
三、相关文献对比表
| 句子 | 出处 | 作者/朝代 | 内容说明 |
|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 《帝王世纪》 | 晋·皇甫谧 | 描述古代农耕生活节奏 |
|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 《诗经·魏风·硕鼠》 | 先秦 | 表达对劳动者的同情 |
|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 《论语·微子》 | 春秋·孔子 | 强调顺应天命、安分守己 |
| 吾与点也 | 《论语·先进》 | 春秋·孔子 | 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四、总结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最早出自晋代皇甫谧所著的《帝王世纪》,是对古代农耕生活的真实写照。尽管其原始文本已佚,但通过后世文献的引用,我们仍能了解其历史渊源与文化价值。这句话不仅是对劳动人民生活方式的赞美,更是一种理想生活状态的象征。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这句话依然具有启发意义,提醒人们在忙碌中不忘回归自然、保持生活的平衡与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