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里挑灯看剑原文】《醉里挑灯看剑》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出自他的词集《稼轩词》。这首词以豪放悲壮的风格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壮志未酬的感慨。全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辛弃疾词风的典型体现。
一、
《醉里挑灯看剑》通过描绘一个醉酒后挑灯看剑的场景,表达了词人内心的豪情与无奈。整首词分为上下两片:
- 上片:写醉酒后的动作和情绪,表现了词人渴望为国效力却不得重用的苦闷。
- 下片:进一步深化情感,表达出对英雄梦醒、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整首词虽短,但情感深沉,语言凝练,体现了辛弃疾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二、原文及赏析表格
| 内容 | 解析 | |
| 原文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 |
| 解析 | 开篇“醉里挑灯看剑”,写出词人醉酒后仍不忘军中之事,表现其忧国忧民之情;“梦回吹角连营”则回忆昔日军旅生活,充满豪迈气概。 | |
| 原文 |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 |
| 解析 |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描写战场上的激烈战斗场面,展现词人的英勇想象;“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表达其建功立业的抱负;“可怜白发生”则是现实的沉重打击,揭示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 |
三、创作背景简述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一生致力于收复中原,但因主战派受压制,始终未能实现抱负。此词写于他晚年退隐之时,借醉酒之态抒发内心积郁,既有对过往军旅生活的怀念,也有对现实无能为力的悲叹。
四、艺术特色
- 情感真挚:词中情感强烈,直抒胸臆,体现出词人深厚的爱国情怀。
- 意象鲜明:如“挑灯看剑”、“吹角连营”、“沙场秋点兵”等,画面感极强。
- 语言凝练:全词仅49字,却内容丰富,情感跌宕起伏。
五、结语
《醉里挑灯看剑》不仅是一首优秀的词作,更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反映了南宋时期有志之士的无奈与坚持。它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