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而不作是什么意思】“述而不作”是一个源自《论语》的成语,出自孔子之口。原句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意思是:只阐述前人的学说和思想,而不自己创作新的内容。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古代文化的尊重与传承的态度。
一、
“述而不作”字面意思是“只叙述、不创造”,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遵循传统、继承前人成果,而不是自行创新或发明。在儒家思想中,这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也体现出一种谦逊、务实的精神。
该成语常用于描述学者、思想家或文化传承者,他们专注于整理、传播已有的知识体系,而非一味追求新奇或标新立异。这种态度在古代教育、学术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表格形式展示答案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述而不作 |
出处 | 《论语·述而》 |
原文 |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
字面意思 | 只叙述、不创作 |
引申含义 | 尊重传统、继承前人思想,不自创 |
使用对象 | 学者、思想家、文化传承者 |
背后思想 | 儒家重视传承与尊古的思想 |
现代意义 | 在学习与研究中注重继承与借鉴 |
同义表达 | 继承传统、传述先贤 |
反义表达 | 创新、独创、标新立异 |
三、延伸理解
“述而不作”并非完全否定创新,而是强调在创新之前,应先深入理解并掌握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正如孔子所言,他虽“述而不作”,但其思想影响深远,实际上也是在“述”的基础上进行了高度提炼和系统化,形成了独特的儒家思想体系。
因此,“述而不作”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智慧——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创造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