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这是否矛盾?为什么?】一、
在《陋室铭》中,刘禹锡写道:“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句话看似矛盾,实则蕴含深意。表面上看,“无丝竹”与“无案牍”都是对现实生活的回避,但其实它们分别指向了精神与身体的双重解脱。
- “无丝竹之乱耳”指的是不被世俗音乐扰乱心神,追求内心的宁静;
- “无案牍之劳形”则是指不被繁重的公务所劳累,保持身体的轻松。
两者并不矛盾,而是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和高洁志趣的向往。因此,这种表达是统一的,体现了作者的精神追求与生活态度。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原文出处 | 《陋室铭》——刘禹锡 |
句子内容 |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字面意思 | 没有世俗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公文事务劳累身体 |
表面矛盾点 | 两个“无”字是否相互冲突? |
实际含义分析 | 1. “无丝竹”强调精神上的超脱; 2. “无案牍”强调身体上的自由; 3. 二者共同体现作者对清静生活的追求。 |
是否矛盾 | 不矛盾 |
原因 | 从精神与身体两方面表达对简朴生活的向往,统一于作者的高洁志趣 |
三、结语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并非矛盾,而是刘禹锡通过对精神与身体双重解放的描述,表达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也展现了他对于内心宁静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