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同衾,死亦同穴 是什么意思 出自哪里】“生而同衾,死亦同穴”是一句表达深厚感情与永恒承诺的古语,常用于形容夫妻之间情深意重、生死相随。这句话不仅体现了古代人们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也反映了传统婚姻观念中“白头偕老”的理想。
一、含义解析
词语 | 含义 |
生而同衾 | 指两人在活着的时候共同生活,同床共枕,象征夫妻恩爱、形影不离。 |
死亦同穴 | 指死后也要一同埋葬于同一墓穴,表示生死不离、永不分离。 |
整体意思 | 表达了对爱情的坚定承诺,无论生死都愿意相伴相守。 |
二、出处考证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诗经·王风·大车》 |
原文 | “穀则异室,死则同穴。” |
翻译 | “活着时不同房,死了也要同穴。”(原意为讽刺当时婚俗中的不平等) |
引申意义 | 后世引申为夫妻间生死相依、不离不弃的誓言。 |
三、文化背景与使用场景
- 文化背景:该句源于《诗经》,是古代文学中表达爱情与忠诚的经典语句。在后世被广泛引用,成为夫妻誓言或爱情象征。
- 使用场景:
- 婚礼上作为誓言的一部分;
- 文学作品中描写忠贞爱情;
- 古代墓志铭或碑文中体现夫妻合葬的习俗。
四、总结
“生而同衾,死亦同穴”是一句寓意深刻的传统语句,表达了夫妻之间至死不渝的感情。虽然其原始出处带有讽刺意味,但在后世逐渐演变为对爱情忠贞的赞美。它不仅是古代婚姻观念的体现,也成为了中华文化中关于爱情与承诺的重要符号之一。
项目 | 内容 |
含义 | 夫妻生死相守,不离不弃 |
出处 | 《诗经·王风·大车》 |
原文 | “穀则异室,死则同穴。” |
文化意义 | 爱情忠贞、婚姻承诺的象征 |
使用场景 | 婚礼、文学、墓志铭等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生而同衾,死亦同穴”虽源自古籍,但其情感内涵至今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