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手不及是什么意思】“措手不及”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事情发生得非常突然,让人来不及应对或准备。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突发事件、意外情况或突发状况,强调的是“突然”和“无准备”的状态。
一、
“措手不及”出自《左传》,原意是指在紧急情况下,连动手的时机都没有,后来引申为对突如其来的事件毫无准备,无法及时应对。这个成语多用于书面语和正式场合,表达一种措手不及的状态。
在日常生活中,“措手不及”可以用来形容各种意外情况,比如天气突变、计划失败、突发事件等。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用错场合。
二、表格展示
| 词语 | 措手不及 |
| 拼音 | cuò shǒu bù jí |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五年》:“楚子围宋,宋人告急于晋。晋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此非我所及也。’于是不救,宋人遂败。楚人闻之,大怒,曰:‘此非我所及也,而我能之。’乃遣使于晋,曰:‘若不救宋,吾将自取之。’晋人惧,遂出兵。楚人既至,晋人不能应,故曰‘措手不及’。” |
| 释义 | 形容事情发生得太突然,来不及应对或准备。 |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表示对突发事件的无奈或慌乱。 |
| 近义词 | 突如其来、猝不及防、始料未及 |
| 反义词 | 有备无患、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
| 例句 | 他因公司突然裁员,措手不及,只能临时找工作。 |
三、使用建议
- 适用场景:适用于描述突发事件、意外情况或未预料到的变化。
- 语气风格:较为正式,适合书面表达。
- 常见搭配:常与“感到”、“陷入”、“面对”等动词搭配使用。
总之,“措手不及”是一个形象生动、含义明确的成语,能够准确表达人们在面对突如其来情况时的无力感和慌乱情绪。掌握它的正确用法,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以上就是【措手不及是什么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