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脩怎么读】“束脩”是一个较为文言的词语,常见于古代文献或文学作品中。很多人在阅读时会遇到这个词语,不知道如何正确发音和理解其含义。下面将从发音、含义、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束脩”是汉语中的一个词组,由“束”和“脩”两个字组成。其中,“束”读作 shù,意思是捆绑、约束;“脩”读作 xiū,本义为干肉,后引申为修饰、修养等意思。因此,“束脩”一词在古代多指学生送给老师的礼物,尤其是拜师时所送的礼物,如肉类等食物,象征尊重与诚意。
在现代汉语中,“束脩”已经不常用,但在一些古文或文化语境中仍可见到。此外,有时也用来泛指学费或拜师礼。
二、表格总结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用法 | 出处/背景 |
束脩 | shù xiū | 古代学生向老师赠送的礼物,多为干肉等食品 | 多用于古代拜师礼仪中 | 《论语》、《礼记》等古籍 |
束 | shù | 绑、捆 | 动词 | 《说文解字》 |
脩 | xiū | 干肉;修饰、修养 | 名词/动词 | 《说文解字》 |
三、补充说明
- “束脩”虽然现在较少使用,但其文化意义仍然值得了解。它体现了中国古代尊师重道的传统。
- 在现代,若有人提到“束脩”,往往是在引用古文或讨论传统文化时出现。
- 若想更深入理解,可以结合《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等句子,体会古人对教育和礼仪的重视。
如需进一步探讨“束脩”在不同文献中的具体用法,也可以继续提问。
以上就是【束脩怎么读】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