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教案(5页)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教案(5页),急!求解答,求别让我白等一场!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3 12:22:30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教案(5页)】一、教材分析

《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篇散文小品,选自《东坡志林》。文章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月夜与友人一同游览承天寺的情景,表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本课属于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单元,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古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并学习文言文的阅读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文言词语的基本含义,还能感受到作者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积极心态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

- 能够准确翻译课文内容。

- 理解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赏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作者在困境中依然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友情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 理解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的比喻意义。

- 把握作者在贬谪处境中仍能欣赏美景、寄情山水的情感。

难点:

- 理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所表达的深层含义。

四、教学过程设计(分五课时)

第一课时:导入与初读感知

1. 导入新课(5分钟)

- 展示苏轼画像及简介,引出“苏轼”这一人物。

- 提问:“你了解苏轼吗?他在历史上有哪些成就?”

- 引导学生思考:古人是如何在逆境中保持心境平和的?

2. 初读课文(10分钟)

-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 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停顿。

- 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齐读并理解意思。

3. 文意疏通(15分钟)

- 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尝试翻译。

- 教师讲解重点词句,如“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等。

4. 小结与作业(5分钟)

- 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预习任务:熟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题。

第二课时:深入理解与文本分析

1. 复习导入(5分钟)

- 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提问关键句子。

2. 文本细读(20分钟)

- 分段讲解课文内容,重点分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的比喻手法。

-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作者笔下的月夜之美。

3. 情感体悟(10分钟)

- 讨论:作者云南被贬,为何还能如此从容?

- 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谈谈如何面对挫折。

4. 尐结与作业(5分钟)

- 总结课文主旨,布置作业: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心中最美的夜晚。

第三课时:语言特色与写作手法

1. 导入(5分钟)

- 回顾前两节课内容,提出问题:“这篇课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2. 语言分析(15分钟)

- 分析文中简洁凝练的语言风格。

- 对比现代白话文,体会文言文的精炼之美。

3. 写作手法(10分钟)

- 分析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 讨论作者如何通过描写景物来表达情感。

4. 小结与作业(5分钟)

- 总结本文的语言艺术,布置作业:仿照课文写一段描写夜晚的文字。

第四课时:拓展延伸与文化背景

1. 导入(5分钟)

- 提问:“你知道苏轼还有哪些作品吗?”

- 引导学生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 文化背景(15分钟)

- 介绍宋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如赏月、品茶、交友等。

- 结合课文内容,探讨古人精神世界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3. 拓展阅读(10分钟)

- 阅读苏轼其他作品片段,如《赤壁赋》《定风波》等。

- 比较不同作品中苏轼的情感表达方式。

4. 小结与作业(5分钟)

- 总结文化内涵,布置作业:查找一位古代文人,写一篇简要介绍。

第五课时:总结与巩固

1. 复习回顾(10分钟)

- 通过提问、填空等方式复习课文内容。

- 学生复述课文大意,教师点评。

2. 综合训练(15分钟)

- 完成课堂练习题,包括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内容理解等。

- ICC小组讨论,互相纠正错误。

3. 情感升华(10分钟)

-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一谈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

-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4. 小结与作业(5分钟)

- 总结全文,布置课后反思作业:写一篇读书笔记,谈谈你对“闲人”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回答问题。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是否按时完成各项任务。

3. 单元测试:通过测试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

本课以《记承天寺夜游》为载体,注重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与人文情感的熏陶。通过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同时,也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生活体验,培养了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全文共5页)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