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永某氏之鼠》原文及翻译】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寓言类作品往往以简短的文字传达深刻的道理。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便以其犀利的笔锋和深刻的哲理,在寓言中揭示社会现象与人性弱点。《永某氏之鼠》便是其中一篇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原文:
永某氏之鼠,甚黠,不畏人。其家多畜猫,每见猫则匿。久之,猫不能得。遂以为无猫也。于是鼠益恣,昼游夜出,无所忌惮。其家又买犬,犬亦不能得。遂以为无犬也。久之,鼠益横,不复避人。人皆患之,莫敢逐。后有老姥,年七十,独无子,尝语人曰:“吾闻鼠之为害,非一日之功。今其势已成,不可轻动。”遂闭户而居,不与鼠争。鼠亦不扰其室。人始知其智。
翻译:
永州有个姓某的人,他家里有很多老鼠,这些老鼠非常狡猾,不怕人。他的家里养了很多猫,每次看到猫就躲藏起来。时间一长,猫抓不到老鼠,于是他认为家里没有猫了。于是老鼠更加放肆,白天在屋里乱窜,晚上出来活动,毫无顾忌。后来他又买了狗,狗也抓不到老鼠,于是他又认为家里没有狗了。日子久了,老鼠更加嚣张,不再躲避人。人们都感到很烦恼,但没人敢去驱赶它们。后来有一位年过七十的老妇人,没有儿子,她曾对别人说:“我听说老鼠的危害,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现在它们已经成势了,不能轻易对付。”于是她关上房门独自居住,不与老鼠争斗。老鼠也没有打扰她的屋子。人们这才明白她的智慧。
作品赏析:
《永某氏之鼠》通过一个看似平淡的故事,揭示了“积威”与“纵容”的关系。老鼠之所以猖獗,是因为主人一次次地误判形势,放弃对抗,最终导致问题恶化。文章借鼠喻人,讽刺那些面对问题却不敢正视、不愿行动的人,提醒人们要敢于直面困难,及时应对,否则小问题将演变为大祸患。
柳宗元的这篇寓言语言简洁,寓意深刻,体现了他一贯的“讽世”风格,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批判。
结语:
《永某氏之鼠》虽短,却蕴含丰富的哲理。它不仅是一则寓言故事,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中的懦弱与盲从。在当今社会,面对各种挑战与问题,我们更应从中汲取教训,勇于担当,不被表象迷惑,才能真正解决问题,避免“鼠患”酿成大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