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翻译赏析】《寄扬州韩绰判官》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韩绰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江南风物的眷恋与感慨。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杜牧诗歌中的代表作之一。
原文: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翻译:
远处的青山隐约可见,江水悠长无边,
秋天已经过去,但江南的草木依旧葱茏。
在那二十四桥的明月夜晚,
你是否还在别处教人吹箫?
赏析:
这首诗以极简的语言描绘出一幅江南秋夜图景。首句“青山隐隐水迢迢”,写的是远山与流水,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悠远的意境;次句“秋尽江南草未凋”,则点明时节虽已入秋,但江南的景色依然生机盎然,表现出诗人对江南的喜爱和留恋。
后两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二十四桥是扬州的名胜之一,明月之夜更添诗意。诗人借此表达对友人韩绰的思念,也暗示了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最后一句“玉人何处教吹箫”以问句结尾,既含蓄又深情,留给读者无限遐想空间。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空灵,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杜牧诗歌中那种细腻、含蓄而又不失豪放的特点。它不仅是一首思友之作,更是一幅充满诗意的江南画卷。
结语:
《寄扬州韩绰判官》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成为唐代诗歌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它不仅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也表达了对江南风物的热爱与向往。读此诗,仿佛能感受到那遥远的江南秋夜,以及诗人内心的那份淡淡的惆怅与温柔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