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景公出游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景公出游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快急疯了,求给个思路吧!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1 07:15:12

景公出游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春秋时期,齐国君主景公有一次外出巡游。他带着随从,行至郊外,见百姓劳作辛苦,便问身边的臣子:“百姓是否安乐?”臣子答曰:“百姓虽劳,但尚可维持生计。”景公听后,心中略有不安,遂命人赐予百姓酒食,以示关怀。

不久之后,景公再次出游,途中遇见一位老者。老者年事已高,步履蹒跚,却仍在田间劳作。景公上前询问其生活状况。老者回答道:“我年迈体弱,无力耕种,家中仅有一子,供奉父母,勉强维生。”景公听后,深感内疚,说道:“我身为一国之君,未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实为失职。”

于是,景公下令减轻赋税,改善民生,并亲自巡视各地,了解民情。自此,齐国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日益强盛。

阅读理解题:

1. “景公出游”中的“景公”指的是谁?

答:齐国的君主,即齐景公。

2. 文中提到景公两次出游,分别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第一次出游中,景公关心百姓疾苦,体现出仁德之心;第二次出游中,他听取百姓意见并采取实际行动,表现出知错能改、体恤民情的明君风范。

3. “百姓虽劳,但尚可维持生计”这句话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如何?

答:百姓虽然勤劳,但生活并不富裕,处于基本生存状态。

4. 景公为何感到内疚?

答:因为他了解到百姓生活艰难,尤其是年迈之人仍需劳作,意识到自己作为君主未能尽到责任。

5. 从文中可以看出景公是一个怎样的君主?

答:景公是一个善于倾听民意、勇于改正错误、关心百姓生活的明君。

参考答案:

1. 齐景公

2. 第一次体现仁德,第二次体现知错能改、体恤民情

3. 百姓生活较为艰苦,仅能维持基本生活

4. 因为得知百姓生活艰难,特别是年迈之人仍需劳作

5. 善于纳谏、体恤百姓、有责任感的明君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