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成语故事】“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是一句出自《老子》的经典名言,意思是:想要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首先要给予对方。这不仅是处世智慧,更是一种深谋远虑的策略。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强调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要懂得先付出、先让步,才能最终达到目的。
一、出处与含义
这句话最早见于《道德经》第三十六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意思是说,如果想要收敛某事,必须先让它扩张;想要削弱某人,必须先让他强大;想要废除某物,必须先让它兴盛;想要获取某种东西,必须先给予对方。
这里的“将欲取之,必先与之”并非单纯的“以退为进”,而是一种高明的权谋之道,体现了老子“柔弱胜刚强”的思想。他主张以退为进、以静制动,通过表面的让步来达到最终的目的。
二、历史典故
虽然这句话出自《老子》,但历史上也有许多实际案例印证了这一智慧。
1. 齐桓公与管仲
春秋时期,齐桓公原本是公子小白,在争夺王位时曾与公子纠(其兄)争斗。后来他成功上位,却重用了曾经与他为敌的管仲。齐桓公并没有因为过去的恩怨而排斥管仲,反而信任他,最终在管仲辅佐下成为一代霸主。这就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典型例子——齐桓公先给予管仲信任和机会,才得以获得他的忠心与能力。
2. 诸葛亮与刘备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最初并未受到刘备的重视。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地邀请诸葛亮出山。正是这种尊重与信任,让诸葛亮愿意倾尽全力辅佐刘备,最终成就蜀汉基业。这也说明了“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道理:只有先给予对方尊重和信任,才能赢得对方的支持与忠诚。
三、现实中的应用
在现代社会中,“将欲取之,必先与之”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职场中:如果你想升职或获得领导的信任,首先要表现出自己的能力和责任心,主动承担责任,赢得上级的认可。
- 人际关系中:想要得到别人的帮助或支持,首先要学会倾听、理解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基础。
- 商业合作中:想要与合作伙伴达成共赢,首先要展现出诚意和利益共享的态度,才能赢得对方的信任与合作。
四、启示与思考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不仅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强者不是靠压榨和掠夺取得成功,而是通过给予、理解和包容来赢得人心。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这种“以退为进”的思维方式尤为重要。
我们要学会用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不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有时候,暂时的让步和付出,可能换来的是更大的收获。正如老子所说:“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真正的成功,往往始于一个看似吃亏的开始。
结语: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处世哲学。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路上,不要急功近利,要学会耐心、宽容和付出。唯有如此,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