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第10课《二泉映月》课文】在我们学习的语文课本中,有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二泉映月》。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民间音乐家的故事,他的名字叫阿炳。他虽然生活在一个艰难的时代,却用一把二胡,奏出了震撼人心的旋律。
阿炳从小就生活在无锡的一个小巷子里。他原本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但命运却对他并不仁慈。他从小失去了双亲,后来又因为一场疾病失去了视力,成了一个盲人。然而,正是在这样的困境中,他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而是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泉映月”是阿炳最著名的一首二胡曲子。每当夜深人静,他坐在无锡的惠山脚下,望着那清澈的泉水和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心中涌起无限感慨。他用二胡拉出的每一个音符,都仿佛在诉说着他的悲欢离合、人生的坎坷与坚韧。
这首曲子一开始低沉缓慢,像是在诉说内心的痛苦;接着节奏逐渐加快,情绪变得激昂,仿佛在呐喊、在挣扎;最后又回归平静,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宁静与释然。听者无不为之动容,仿佛能透过音乐看到阿炳那双看不见的眼睛里,闪烁着对生命的热爱与执着。
通过这篇课文,我们不仅了解了阿炳的生平,更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它能够跨越语言的障碍,直击人心,传递情感。阿炳虽然身体残疾,但他用心灵演奏出的音乐,却让无数人感动落泪。
在今天的生活中,我们拥有明亮的双眼、健康的身体,更应该珍惜眼前的一切。面对困难时,也要像阿炳一样,勇敢地面对,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去创造。
《二泉映月》不仅是一首乐曲,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只要心中有光,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