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5坚持才会有收获人教(新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坚持”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知道坚持可以带来成功和收获。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故事、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坚持的过程,学会面对困难时保持耐心和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不轻言放弃、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坚持”的意义,体会坚持带来的成果。
- 难点: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坚持的精神,遇到挫折时不轻易放弃。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PPT课件、相关图片、小故事、视频素材等。
- 学生准备:提前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坚持做某件事的经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做过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最后坚持下来了?结果怎么样?”
鼓励学生举手发言,分享自己的经历。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坚持才会有收获”。
2. 新课讲授(15分钟)
- (1)故事导入
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坚持”的小故事,比如《小乌龟和小兔子赛跑》或者《蚂蚁搬食物》等,让学生明白坚持的重要性。
- (2)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你在学习或生活中有没有因为坚持而获得成功的例子?”
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适时引导,总结大家的观点。
- (3)观看视频或图片
展示一些关于坚持的图片或短视频,如运动员训练、科学家研究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坚持的意义。
3. 实践活动(10分钟)
- (1)情景模拟
设计几个生活中的情境,如“写作业遇到难题”、“学骑自行车”、“练习写字”,请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体验坚持的过程。
- (2)分享感受
活动结束后,请学生说说自己在活动中有什么新的体会,是否感受到坚持带来的成就感。
4. 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强调“坚持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力量”。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不要退缩,要勇敢坚持下去。
5. 课堂延伸(2分钟)
布置一个小任务:请学生回家后记录一天中自己坚持完成的一件事,并在下节课中分享。
五、板书设计
```
第15课:坚持才会有收获
什么是坚持?
坚持的意义
坚持带来的收获
我们应该怎么做?
```
六、教学反思(教师自评)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坚持”的含义。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引导,帮助他们将“坚持”的理念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备注:本教案为原创内容,结合教学实际设计,适合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符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