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国考申论指导:关注(材料为王及之外的价值)】在公务员考试中,申论作为一门考查考生综合分析、逻辑思维与文字表达能力的科目,一直备受重视。近年来,“材料为王”这一理念逐渐成为备考中的主流观点,即认为只要深入理解并合理运用材料,就能在申论考试中取得高分。然而,在实际备考过程中,我们也不应忽视“材料为王”之外的一些重要价值,这些往往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
首先,审题能力是申论作答的基础。很多考生在拿到题目后,急于下笔,却忽略了对题干的细致分析。例如,题目可能要求“概括问题”、“分析原因”或“提出对策”,不同的题型需要采取不同的写作策略。如果审题不清,即使材料再充分,也可能导致跑题或内容偏离主旨,影响得分。
其次,逻辑结构的搭建至关重要。申论文章不是简单的材料堆砌,而是需要有清晰的层次和严密的逻辑。一篇优秀的申论文章,往往具备“总—分—总”的结构,每一段落之间要有明确的衔接和递进关系。如果缺乏逻辑性,即便内容详实,也难以让阅卷老师感受到作者的思维深度和表达能力。
再者,语言表达的质量直接影响分数。申论虽然强调客观分析,但语言的规范性、准确性和严谨性同样不可忽视。过于口语化、重复啰嗦或用词不当,都会给文章减分。因此,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应注重积累官方文件、政策解读等权威资料的语言风格,提升自身的表达能力。
此外,时政敏感度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申论题目往往紧扣社会热点,如扶贫攻坚、环境保护、社会治理等。只有平时关注时事、了解政策走向,才能在考试中迅速找到切入点,写出具有现实意义和政策高度的内容。
最后,写作习惯与心态调整同样重要。许多考生在备考初期容易陷入“背模板”“套话术”的误区,而忽视了自身思考能力和独立见解的培养。申论考试考查的是综合素质,而不是机械式的答题。因此,考生应在日常练习中注重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因紧张或焦虑影响发挥。
总之,尽管“材料为王”是申论备考的重要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更应全面看待申论考试的各个方面。只有将材料分析、审题能力、逻辑结构、语言表达、时政敏感度以及写作习惯有机结合,才能在申论考试中脱颖而出,真正实现从“会写”到“写好”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