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井得一人朗读视频原文】《穿井得一人》是出自《吕氏春秋·察传》的一则寓言故事,通过一个关于“穿井得一人”的误传事件,揭示了信息传播中以讹传讹的危害。下面是对该文的总结及原文内容的整理。
一、文章总结
《穿井得一人》讲述的是一个因误解而引发的误会:有人听说邻居在挖井时得到了一个人,便以为是真的,后来才知道原意是说“挖井后省下了一个打水的人”。这个故事警示人们,在接收信息时要仔细辨别真伪,避免轻信和传播未经核实的消息。
故事虽然简短,但寓意深刻,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理性思考,不盲从、不轻信,尤其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更应注重准确性与真实性。
二、原文内容(朗读视频原文)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三、信息对比表
项目 | 内容说明 |
出处 | 《吕氏春秋·察传》 |
故事主角 | 宋国的丁氏 |
故事背景 | 丁氏家中没有井,需要派人外出打水,后来自己挖了一口井 |
原话 | “吾穿井得一人” |
误传内容 | “丁氏穿井得一人” |
误传结果 | 国人传开,甚至传到宋君那里 |
真实解释 | 实际意思是“节省了一个打水的人”,并非真的在井里得到一个人 |
教训 | 信息传播需谨慎,避免以讹传讹,应核实信息来源 |
四、结语
《穿井得一人》虽为古文,但其寓意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信息的传播者,因此更应提高辨别能力,避免成为谣言的推手。只有做到“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才能真正实现信息的准确传递与有效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