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作者在园子里的生活片段及其情感表达。
-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写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品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与情感内涵。
- 培养学生从文本中提取信息、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祖父的深厚感情。
- 引导学生珍惜亲情,理解家庭温暖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
理解作者在园子里自由快乐的生活,体会祖父的慈爱与宽容。
把握文中生动细腻的描写手法。
- 难点:
领会“园子”在文中的象征意义,理解作者对童年和亲情的深情追忆。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相关图片资料。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作者萧红的背景及作品风格。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一个特别喜欢的地方?那里可能有你的回忆、你的梦想,也可能有你最亲近的人。”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童年的美好记忆,引出课题《我和祖父的园子》。
(二)整体感知(10分钟)
1. 朗读课文: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或范读,学生跟读,感受语言节奏与情感基调。
2. 初步理解:
提问:
- 文中“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哪些事?
- 园子给了“我”怎样的感觉?
- 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3. 概括
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深入品读(20分钟)
1. 关键词句赏析:
选取文中描写园子景色、人物动作、心理活动的句子进行品读,如:
-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儿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了一圈回来似的。”
- “祖父种菜,我就铲地;祖父拔草,我就浇水。”
2. 人物形象分析:
分组讨论:
- 祖父是个什么样的人?
-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的慈爱与耐心?
3. 情感体验: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亲情”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祖父的依恋之情。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比较阅读:
对比《城南旧事》或其他萧红作品中的童年描写,体会其写作风格与情感表达。
2. 写作练习:
以“我与______的乐园”为题,写一段描写自己童年生活中最难忘的一段回忆。
(五)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总结:
《我和祖父的园子》不仅是一篇描写童年生活的散文,更是一首充满温情与思念的诗。园子是作者童年的乐园,也是她心灵的港湾。通过这篇文章,我们感受到亲情的力量,也体会到文字背后深沉的情感。
(六)布置作业
1. 完成写作练习:《我与______的乐园》。
2. 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节选,写一篇读书笔记。
五、板书设计
```
我和祖父的园子
↓
自由 快乐 亲情
↓
园子——童年的乐园
祖父——慈爱的守护者
↓
真情实感 语言细腻
```
六、教学反思(可选)
本节课通过朗读、品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语言表达方式的模仿与运用,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与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