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是中国唐代著名的书法家,被誉为“楷书四大家”之一,其书法风格严谨、结构匀称、笔力遒劲,对后世影响深远。在欧阳询众多传世作品中,《九成宫醴泉铭》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楷书碑刻之一。那么,欧阳询人生哪个阶段的代表作是《九成宫》呢?
《九成宫》全称为《九成宫醴泉铭》,是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其避暑行宫——九成宫内发现甘泉而撰写的碑文,由魏征撰写,欧阳询奉敕书写。此碑立于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当时欧阳询已经年近古稀,大约70岁左右。
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看,此时的欧阳询已进入创作的巅峰时期。他的楷书风格在长期的实践与探索中逐渐成熟,笔法更加圆润有力,结体端庄稳重,整体气韵流畅,展现出极高的艺术造诣。因此,《九成宫》不仅是欧阳询个人书法生涯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书法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值得注意的是,欧阳询早年曾学习王羲之、王献之等魏晋书家的笔法,后来又融合北朝碑刻的刚劲之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而《九成宫》正是这种风格高度成熟的体现,既有南朝书法的典雅,又不失北朝碑刻的雄浑。
此外,从历史背景来看,贞观年间是唐朝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的时期,皇帝重视书法,也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欧阳询作为朝廷重臣,其书法不仅服务于官方文书,也成为士大夫阶层争相学习的典范。
综上所述,欧阳询人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九成宫醴泉铭》完成于他晚年时期,即约70岁左右。这一时期的欧阳询,不仅在书法技艺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也在思想和艺术追求上趋于成熟,使得《九成宫》成为后世学习楷书的典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