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之兴也,始于西陲,渐次东扩,终成霸业。然其盛极而衰,亦如日中则昃,月满则亏。始皇一统六国,建都咸阳,筑宫于阿房,以示威德,亦以显其志。后人观之,或叹其壮丽,或悲其速亡,皆因一赋而传。
《阿房宫赋》者,杜牧所作也。其文辞华美,意蕴深远,非仅述宫室之奢,实乃讽喻时政,警示后人。然今人读之,多止于辞章之美,鲜有深思其背后之历史与教训。
余尝游故地,见旧址残垣,心生感慨。阿房宫虽已毁,然其象征意义犹存。秦之强盛,不过一时;其暴政,终致民怨沸腾。项羽入关,焚宫而去,火光冲天,烈焰不息,自此阿房之名,遂成千古之痛。
后世文人,多借阿房之兴衰,言治国之道。或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或云:“骄奢淫逸,必败其国。”此皆由阿房之变而悟也。
然今之社会,虽无宫阙之盛,然人心之浮躁,欲望之膨胀,亦不可小觑。若不以史为鉴,恐重蹈覆辙。阿房之实录,非独古事,亦为今人之镜。
吾辈当思:富而不骄,贵而不奢,方能长治久安。阿房之毁,非天命使然,实人为所致。愿后人铭记,勿忘前车之鉴。
——阿房宫赋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