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阶段,语文学习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课本知识,提升语文综合能力,以下是一份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及详细答案解析,供广大师生参考使用。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菜畦(qí)骨碌(gū)确凿(záo)
B. 倜傥(tǎng)拗过去(ào)伫立(chù)
C. 花圃(pǔ)讪笑(shàn)丑陋(lòu)
D. 书塾(shú)蝉蜕(tuì)瞬息(shùn)
答案:A
2.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人迹罕至相提并论家喻户晓
B. 人声鼎沸一拍即合义愤填膺
C. 人情世故荒草萋萋可歌可泣
D. 人浮于事一反既往锲而不舍
答案:B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思想品德也很优秀。
C. 我们要克服困难,争取早日完成任务。
D. 这本书的内容和插图都很精美。
答案:C
4.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 )
A. 李白《行路难》
B. 杜甫《春望》
C. 陆游《游山西村》
D.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答案:C
5.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了鲁迅童年生活的两个阶段。
B. 《最后一课》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言行表现了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怀。
C. 《伤仲永》告诉我们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D. 《木兰诗》是一首叙事诗,讲述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答案: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是__________。
2. 《未选择的路》的作者是__________。
3.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出自李白的《__________》。
4. 《孙权劝学》选自《__________》。
5. 《夸父逐日》出自《__________》。
答案:
1. 鲁迅
2. 罗伯特·弗罗斯特
3.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 《资治通鉴》
5. 《山海经》
三、阅读理解(共20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当涂掌事:_________________
(2)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_________
2. 翻译句子:“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孙权劝学的方式有何特点?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1)当道,当权
(2)推辞,以……为借口
2. 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
3. 孙权以劝告为主,语气诚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启示:学习不能因事务繁忙而放弃,应坚持终身学习。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题目。
>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小草悄悄地从土里钻出来,嫩绿的叶子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花儿也竞相开放,红的、黄的、白的,五彩缤纷,美丽极了。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仿佛在庆祝春天的到来。人们脱去厚重的冬衣,走出家门,享受着温暖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
1. 本文描写的是哪个季节?(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春天
2. 拟人(如“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比喻(如“五彩缤纷”)、排比(如“红的、黄的、白的”)
3. 描写了春天到来时大自然的生机勃勃景象。
四、作文(30分)
题目:我最难忘的一件事
要求:
1. 内容真实,情感真挚;
2. 语言流畅,结构清晰;
3. 不少于600字。
写作提示:
你可以写一次成功的经历、一次失败的教训、一次感动的瞬间,或者一次特别的经历。重点写出这件事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以及你的感受。
五、附加题(10分)
1. 请写出三个含有“春”字的成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写出《木兰诗》中描写战争场面的两句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春暖花开、春意盎然、春华秋实
2.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结语:
本次期中考试试卷涵盖了基础知识、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的考查,旨在全面检验学生的语文水平。希望同学们认真总结经验,查漏补缺,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需完整试卷或更多练习题,欢迎关注本平台,获取更多优质学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