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仙人》的原文及注释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仙人》的原文及注释,这个怎么操作啊?求快教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6-29 21:02:11

在古代文学中,“仙人”是一个充满神秘与超凡意味的意象,常被用来象征超越尘世、逍遥自在的理想人格。本文所选篇目《仙人》,虽非出自名家之手,但其文字简练、意境深远,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

【原文】

昔有仙人,居于云山之间,不食五谷,不染尘俗。其形貌清癯,目光如炬,行止若风,语声如钟。世人皆谓其为神,然其自言:“吾非神也,乃人也。”

一日,有童子问曰:“汝既为人,何以不食人间烟火?”

仙人笑而不答,指天而语:“我之所食,乃天地之精气;我之所饮,乃日月之华光。”

又有一老者问曰:“汝既无欲,何以独居?世间百态,岂无乐趣?”

仙人望远山而叹:“我非无欲,乃已得其所欲。凡人逐物,我则随心。凡人忧患,我则安然。”

众人皆惊,以为奇谈。然仙人终隐于云雾之中,不见其踪。

【注释】

1. 云山之间:指远离尘嚣、高耸入云的山林,象征超脱世俗的生活环境。

2. 不食五谷:古人认为五谷是凡人赖以生存的粮食,仙人不食五谷,表示其已脱离凡俗之躯。

3. 不染尘俗:形容仙人不受世俗污浊的影响,保持纯净的本性。

4. 形貌清癯:形容仙人面容清瘦,气质高雅。

5. 目光如炬:形容眼神明亮锐利,仿佛能洞察一切。

6. 行止若风:形容仙人的行动轻盈迅速,如同风一般自由无碍。

7. 语声如钟:比喻仙人的声音浑厚有力,令人肃然起敬。

8. “吾非神也,乃人也”:此句点明仙人并非神灵,而是修炼至极高境界的人,体现出道家“人可成仙”的思想。

9. 天地之精气:指自然界的精华,是仙人修行所依赖的能量来源。

10. 日月之华光:象征宇宙间的光明与能量,体现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11. “凡人逐物,我则随心”:对比凡人追求外物,仙人则顺应内心,体现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12. “凡人忧患,我则安然”:说明仙人已超脱烦恼,心境平和,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自由。

【赏析】

《仙人》一文虽短,却蕴含深意。通过仙人与童子、老者的对话,展现了仙人对人生、欲望与自由的独特理解。文章语言凝练,意象丰富,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与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在现代社会,这种“仙人”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如何在纷扰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在追逐中不忘初心。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