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词如下: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这首词以“夜行”为线索,描绘了夏夜乡村的静谧与生机。上片写景,下片写情,情景交融,画面感极强。词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两句,生动地勾勒出夏夜的宁静与灵动;“稻花香里说丰年”则表现了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听取蛙声一片”更增添了田园生活的趣味。
下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写的是夜行途中所见的星空与微雨,营造出一种朦胧而诗意的氛围;最后“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则是词人突然发现熟悉的地点,表现出一种恍然大悟的情感变化。
阅读这首词,不仅能够感受到辛弃疾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还能体会到他内心的闲适与超脱。尽管他是豪放派词人,但在这一作品中,却展现出另一种风格——温柔、细腻、富有生活气息。
参考答案:
1. 本词描写了夏夜行走在黄沙岭时所见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对丰收年的喜悦之情。
2.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一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将“明月”与“清风”拟人化,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3. 作者通过“稻花香里说丰年”一句,表现了他对农村丰收景象的赞美与欣慰。
4. 最后一句“路转溪桥忽见”暗示了作者在夜行过程中意外发现熟悉之地,流露出一种惊喜与感慨之情。
这首词虽短,却意蕴深远,是辛弃疾词作中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