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狼子野心》是一则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它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形象化的描写,揭示了人性与动物本性的某些共通之处。以下是这则故事的原文及其翻译和注释。
原文: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彼见狼谋害其主,义愤填膺,爪其耳,噬其首,故齿牙铿然有声。主人悟其义,遂终身养此犬。
翻译:
有一个富裕的家庭偶然得到了两只小狼崽,就把它们和家里的狗一起饲养,渐渐地,这些狼崽长大了一些,也变得比较温顺,主人竟然忘记了它们是狼。有一天,主人白天在客厅里睡觉,突然听到一群狗发出愤怒的呜呜声,他惊醒后环顾四周,发现并没有人。他又重新躺下准备入睡时,狗再次发出同样的声音。于是,他假装睡着来观察情况。结果发现这两只狼趁着主人没有察觉,想要咬断他的喉咙,却被家中的狗阻止了。那些狗看到狼企图伤害自己的主人,心中充满正义感,抓伤了狼的耳朵,咬住了狼的头,所以牙齿碰撞的声音清晰可闻。主人明白了狗的忠诚和勇敢,因此决定终生喂养这只狗。
注释:
1. 富室:富裕的人家。
2. 偶得:偶然得到。
3. 杂畜:混在一起饲养。
4. 稍长:渐渐长大。
5. 驯:温顺。
6. 昼寝:白天睡觉。
7. 厅事:厅堂。
8. 呜呜作怒声:发出愤怒的呜呜声。
9. 伺:等待时机。
10. 啮:咬。
11. 义愤填膺:心中充满正义的愤怒。
12. 伪睡以俟:假装睡着以便观察。
13. 悟其义:明白其中的道理或忠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虽然外表看似温顺,但内心可能隐藏着危险的意图。同时,它也强调了忠诚的重要性,以及面对威胁时应采取的正确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