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过贾谊宅原文欣赏 湘水无情吊岂知典故说的是谁】《长沙过贾谊宅》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怀古诗,借古抒怀,表达了对历史人物贾谊的同情与感慨。诗中“湘水无情吊岂知”一句,引出了一个关于贾谊的典故,也引发了后人对其命运的深思。
一、原文欣赏
《长沙过贾谊宅》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云山一望时。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二、典故解析
“湘水无情吊岂知”中的“湘水”指的是湖南境内的湘江,而“吊”则指祭奠、哀悼之意。这句话的意思是:湘江无情地流淌着,它又怎能知道当年的哀悼之情呢?这里的“吊”暗指贾谊被贬至长沙后,曾凭吊屈原的遗迹,寄托自己的忧思。
但诗中并未直接提到屈原,而是通过“湘水”这一意象,暗示了贾谊与屈原之间的精神共鸣。贾谊因直言进谏被贬,最终郁郁而终,他的遭遇与屈原极为相似,都是才高八斗却遭贬谪,怀才不遇的典型代表。
三、典故说的是谁?
项目 | 内容 |
典故出处 | 《长沙过贾谊宅》——唐代 刘长卿 |
典故内容 | “湘水无情吊岂知” |
典故所指 | 贾谊 |
典故背景 | 贾谊是西汉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因遭权贵排挤被贬长沙,途中曾凭吊屈原,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 |
诗中寓意 | 通过湘水的无情,反衬出贾谊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切同情。 |
四、总结
《长沙过贾谊宅》是一首典型的怀古诗,通过对贾谊被贬经历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才华横溢却不得重用之人的惋惜。诗中“湘水无情吊岂知”一句,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更是对贾谊命运的深刻写照。贾谊作为西汉时期的杰出人才,其悲剧命运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引发了后人对历史与人生的无限感慨。
结语: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刘长卿高超的艺术造诣,也让我们更加了解贾谊这位历史人物的命运。他虽身处逆境,却始终心系国家,这种精神值得后人敬仰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