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严选问答 >

水调歌头的背景

2025-11-22 23:35:45

问题描述:

水调歌头的背景,有没有人能看懂这个?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22 23:35:45

水调歌头的背景】《水调歌头》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全词名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在中秋夜思念弟弟苏辙时所作。这首词不仅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经典之作。

一、历史背景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和画家。他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但始终保持着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于公元1076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职,正值中秋佳节,他因与弟弟苏辙多年未见,心生感慨,遂写下此词。

二、创作背景

- 时间:公元1076年,中秋节

- 地点:密州(今山东诸城)

- 人物:苏轼与弟弟苏辙

- 事件:中秋团圆之夜,思乡思亲

- 情感基调:既有对亲情的深切怀念,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三、词作内容概述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明月几时有”开篇,通过问月的形式,引出对人生的思索。词中既有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感慨,最终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收尾,表达了对亲人美好的祝愿。

四、总结与表格

项目 内容
作品名称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作者 苏轼
创作时间 公元1076年(北宋熙宁九年)
创作地点 密州(今山东诸城)
创作动机 中秋夜思念弟弟苏辙,表达思亲之情
主题思想 思念亲人、感悟人生、豁达乐观
艺术特色 借景抒情、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历史地位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经典之作,广为传诵
名句摘录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五、结语

《水调歌头》不仅是一首描写中秋月色的词作,更是一首寄托深情、抒发人生感悟的佳作。它体现了苏轼在逆境中依然保持豁达胸怀的精神风貌,也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亲情、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至今,这首词仍被广泛传诵,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