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夏衍主要内容】《包身工》是现代著名剧作家、散文家夏衍于1936年创作的一篇报告文学作品。该文以真实事件为背景,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中一种极其残酷的劳动制度——“包身工”制度。文章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了包身工们在工厂中的悲惨生活,批判了剥削阶级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压迫。
一、
《包身工》主要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一些日本纱厂中,由“带工头”控制的女工群体——包身工的生活状况。这些工人大多是农村来的年轻女性,被“包身”后成为工厂的廉价劳动力。她们不仅工作时间长、工资低,还受到严厉的管理和人身控制,生活条件极其恶劣。
夏衍通过实地调查和采访,将这些工人的真实经历记录下来,用冷静而有力的语言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本质,唤起人们对社会不公的关注。
二、主要内容表格
| 项目 | 内容描述 |
| 作者 | 夏衍(现代著名剧作家、散文家) |
| 创作时间 | 1936年 |
| 体裁 | 报告文学 |
| 主题 | 揭露“包身工”制度下的残酷剥削与压迫 |
| 背景 | 20世纪30年代上海日资纱厂中的女工群体 |
| 包身工定义 | 被“带工头”控制的女工,签订契约后成为工厂的廉价劳动力 |
| 工人生活状况 | 工作时间长、工资极低、管理严苛、生活条件差、身体受虐待 |
| 剥削方式 | 通过契约控制、强制劳动、克扣工资、限制自由 |
| 文章目的 | 揭露社会黑暗面,唤醒公众对工人权益的关注 |
| 写作手法 | 真实案例、细节描写、语言平实但富有感染力 |
三、结语
《包身工》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社会调查报告。它通过真实的描写,让读者深刻感受到那个时代底层工人的苦难,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正义的追求与关注。至今,这篇文章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人们关注劳动权益与社会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