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的及字是什么意思】在古文中,“及”是一个常见的虚词,使用频率较高,意义丰富。它既可以作动词,也可以作介词或连词,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来判断。本文将对“及”字在古文中的常见用法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其不同含义和例句。
一、
“及”在古文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含义:
1. 及:到达、赶上
表示时间或空间上的到达,如“及门而止”。
2. 及:比得上、达到
表示程度上的比较,如“不及”、“莫及”。
3. 及:涉及、牵涉
表示范围的延伸,如“及众人”。
4. 及:和、与
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和”、“与”,如“君及大夫”。
5. 及:等到
表示时间上的“等到……的时候”,如“及冠而立”。
6. 及:至于
引出更进一步的情况,如“及至兵败”。
7. 及:以及
表示列举,如“山川草木,及鸟兽虫鱼”。
8. 及:追上、赶上
如“不及其身”。
9. 及:参与、涉及
如“事不关己,何以及之”。
10. 及:至于、甚至
表示递进或强调,如“及至夜深”。
这些用法在古文中较为常见,掌握“及”的多种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内容。
二、表格展示
| 序号 | 含义 | 用法说明 | 例句 | 出处 |
| 1 | 到达、赶上 | 表示时间或空间上的到达 | 及门而止 | 《左传》 |
| 2 | 比得上、达到 | 表示程度上的比较 | 不及、莫及 | 《论语》 |
| 3 | 涉及、牵涉 | 表示范围的延伸 | 及众人 | 《史记》 |
| 4 | 和、与 | 表示并列关系 | 君及大夫 | 《战国策》 |
| 5 | 等到 | 表示时间上的“等到……的时候” | 及冠而立 | 《汉书》 |
| 6 | 至于 | 引出更进一步的情况 | 及至兵败 | 《资治通鉴》 |
| 7 | 以及 | 表示列举 | 山川草木,及鸟兽虫鱼 | 《庄子》 |
| 8 | 追上、赶上 | 表示动作上的追赶 | 不及其身 | 《孟子》 |
| 9 | 参与、涉及 | 表示行为的关联 | 事不关己,何以及之 | 《韩非子》 |
| 10 | 至于、甚至 | 表示递进或强调 | 及至夜深 | 《世说新语》 |
通过以上总结和表格,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及”字在古文中的多种用法和含义。理解这些用法不仅有助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也能帮助我们在写作中更准确地运用这一词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