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是什么意思】“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是一句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意思是:鸟巢被倾覆了,怎么可能还有完整的卵呢?比喻整体遭到破坏,个体也难以幸免。常用来形容在大环境或大趋势发生剧变、崩溃的情况下,个人或小团体很难独善其身。
一、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原意是鸟巢被毁,蛋自然无法保存。后来引申为一种社会或组织结构崩塌后,其中的成员或附属物也无法保全。这句话常用于表达对局势的悲观看法,强调个体与整体之间的紧密联系。
该成语多用于历史、政治、文学等语境中,表达一种无奈、悲凉的情感。它不仅反映了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也揭示了在动荡时期个体的无力感。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
出处 | 《世说新语·言语》 |
原意 | 鸟巢被毁,蛋无法保存 |
引申义 | 整体崩溃,个体难逃 |
使用场景 | 历史、政治、文学、评论等 |
情感色彩 | 悲观、无奈、感慨 |
现代用法 | 表达对大局失控的无奈 |
相关成语 | 祸不单行、同舟共济、唇亡齿寒 |
常见搭配 |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
三、延伸理解
这句成语虽然源自古代,但在现代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比如在经济危机、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等情况下,个人往往难以独立于大环境之外。它提醒人们,在面对重大变局时,应更加关注整体的发展方向和自身所处的位置。
同时,这也是一种警示,提醒人们在稳定时期要居安思危,避免因盲目乐观而忽视潜在风险。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不仅是对现实的一种描述,也是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它让我们明白,个体的命运往往与更大的系统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