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惭形秽的意思】“自惭形秽”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世说新语·容止》。原意是因自己容貌或才德不如别人而感到羞愧。现在多用来形容人因为自己的能力、条件、外貌等方面不如他人,而产生自卑、羞愧的心理。
一、成语释义
| 词语 | 含义 |
| 自惭 | 因自身不足而感到羞愧 |
| 形秽 | 外表或行为不如他人,显得丑陋或卑劣 |
整体意思是:因自己的某些方面不如别人,而感到羞愧和自卑。
二、出处与用法
| 内容 | 说明 |
| 出处 | 《世说新语·容止》:“王右军见杜弘治,叹曰:‘吾之知人,不如子房也。’弘治曰:‘吾之识贤,不及元礼。’二人相视而笑,自惭形秽。” |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人在比较中产生的自卑心理,常带有自嘲或谦虚的语气 |
| 情感色彩 | 带有贬义,强调自我否定或羞愧情绪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别 | 成语 |
| 近义词 | 自愧不如、羞愧难当、无地自容 |
| 反义词 | 自鸣得意、骄傲自满、自信满满 |
四、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示例句子 |
| 工作场合 | 他看到同事表现突出,不禁自惭形秽,觉得自己能力不足。 |
| 学习生活 | 考试成绩出来后,她看着别人的高分,心里十分自惭形秽。 |
| 人际关系 | 在一场演讲比赛中,他因准备不足而自惭形秽,不敢上台。 |
五、注意事项
- “自惭形秽”强调的是“因比较而产生的羞愧”,不适用于所有自责的情况。
- 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在正式场合过度使用,以免显得过于消极。
- 该成语多用于书面语,口语中较少使用。
总结
“自惭形秽”是一个表达自我贬低、因比较而感到羞愧的成语。它不仅反映了一个人对自身不足的认知,也体现了社会比较中的心理反应。在日常交流中,适当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表达的生动性,但也要注意语境和情感色彩,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