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如圭臬的意思奉如圭臬是什么意思】“奉如圭臬”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对某种原则、标准或权威的极度尊重和遵从。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礼器“圭臬”,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标准和规范。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奉如圭臬 |
拼音 | fèng rú guī niè |
出处 | 《左传》等古籍中常见类似表达,后演变为成语 |
本义 | 将圭臬当作神圣之物来供奉 |
引申义 | 对某种原则、制度、权威等极为尊崇和遵循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正式场合,强调对某事物的高度认同 |
近义词 | 奉为圭臬、奉若神明、言听计从 |
反义词 | 轻视、无视、漠不关心 |
二、详细解释
“圭臬”原指古代祭祀时使用的玉制礼器,是礼仪中非常重要的象征物。古人认为圭臬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因此“奉如圭臬”最初是指像对待圭臬一样恭敬地对待某人或某事。
后来,这个成语逐渐引申为对某种思想、制度、法律、道德规范等的高度认可和遵守。比如,在学术研究中,某些理论可能被学者“奉如圭臬”,表示其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在企业管理中,某些规章制度也可能被视为“奉如圭臬”的准则。
三、使用示例
1. 学术领域:
“他的理论在学界备受推崇,许多学者将其奉如圭臬。”
2. 政治领域:
“这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所有公民都应奉如圭臬。”
3. 日常生活:
“他一直把老师的教诲奉如圭臬,不敢有丝毫违背。”
四、注意事项
- “奉如圭臬”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口语中较少使用。
- 使用时要注意语境是否恰当,避免夸大其词。
- 不宜用于贬义或讽刺语境,否则会显得不合时宜。
五、结语
“奉如圭臬”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态度和信仰的体现。它告诉我们,在面对某些重要原则或权威时,应当保持敬畏之心,以高度的尊重去理解和执行。这种态度在个人成长、社会运行乃至国家治理中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