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在《论语·八佾》中,有这样一段话:
>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这句话出自孔子与弟子子夏的对话。子夏是孔子门下才思敏捷、善于提问的学生之一。他引用了《诗经》中的句子,并向孔子请教其含义。
一、原文解析
这三句诗出自《诗经·卫风·硕人》:
- “巧笑倩兮”:形容女子的笑容美丽动人,“倩”意为美丽、漂亮。
- “美目盼兮”:眼睛明亮有神,“盼”意为黑白分明、光彩照人。
- “素以为绚兮”:意思是用素色(洁白)来衬托出华丽的效果,即“素”反而更显“绚”。
子夏将这些诗句提出,问孔子:“这是什么意思?”
二、孔子的回答
孔子回答说:
> “绘事后素。”
意思是:绘画的时候,先有白色的底子,然后再进行彩绘。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如纯真、朴素)是外在表现(如美貌、才华)的基础。
三、总结分析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论语·八佾》 |
提问者 | 子夏 |
原文内容 |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
孔子回答 | 绘事后素 |
核心含义 | 强调内在修养是外在表现的基础,朴素胜于浮华 |
哲学思想 | 重德轻貌,注重内在美 |
启示 | 人应追求内在的纯洁与修养,而非仅注重外表 |
四、延伸思考
从这段对话可以看出,孔子非常重视人的内在品德。他认为,一个人如果内心纯净、修养深厚,那么即使不张扬,也会自然散发出一种优雅气质。这种思想对后世儒家文化影响深远,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素以为绚”不仅是对容貌的赞美,更是对人格修养的推崇。正如古人所言:“腹有诗书气自华”,真正的美在于内心的充实与高洁。
五、结语
子夏的提问,体现了他对美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思考;而孔子的回答,则揭示了中华文化中“重德轻貌”的深层价值观。这一段对话不仅展现了师生之间的智慧交流,也为后人提供了关于“内外兼修”的深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