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天问》全文】《天问》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一篇长篇政治抒情诗,全诗共373句,1700余字。它以奇特的想象和丰富的神话传说为基础,通过向天地、自然、历史发问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宇宙、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与不满情绪。《天问》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千古奇文”,因其内容深奥、语言瑰丽而成为研究先秦文化的重要文献。
一、
《天问》以“遂古之初,谁传道之?”开篇,提出了对宇宙起源的疑问。接着,诗人依次追问天地的形成、日月星辰的运行、山川河流的分布、人类的起源、历史的兴衰、道德的善恶等问题。全诗充满了对自然规律的探索、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以及对人生意义的追问。
全诗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宇宙起源与自然现象
如“遂古之初,谁传道之?”、“阴阳三合,何本何化?”等,探讨宇宙的起源与自然规律。
2. 神话传说与历史事件
提及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大禹治水等神话故事,并涉及夏商周的历史事件。
3. 政治与道德问题
对当时的政治腐败、君主昏庸、忠臣被贬等现象提出质疑,表达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4. 人生与命运
探讨人生的无常、命运的安排,以及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挣扎。
二、《天问》主要问题分类表
类别 | 问题举例 | 内容简述 |
宇宙起源 |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 探讨宇宙的起源与最初的状态 |
自然现象 | 日安不到,月安不升? | 质疑日月运行的规律 |
神话传说 | 女娲有体,谁知其数? | 对古代神话人物进行追问 |
历史事件 | 汤出重泉,夫何使州? | 关注古代帝王与国家的命运 |
政治批判 |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 批判统治者的失德与百姓的苦难 |
人生哲理 |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探讨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
三、结语
《天问》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哲学著作。它以独特的形式表达了屈原对世界、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虽然其中许多问题无法用现代科学解释,但其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至今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品味。
如需进一步了解《天问》的具体原文或逐句解析,可参考《楚辞》相关版本或权威注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