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工异曲的意思】“同工异曲”是一个汉语成语,原意是指不同的技艺或方法,却达到了相同的效果。后来引申为在不同的方式下,达到相似的结果,强调的是“结果一致,方法不同”。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在不同条件下,人们通过不同的途径实现了相同的目标,体现了智慧和创造力。
一、
“同工异曲”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原意是说虽然技艺不同,但效果相同。现代多用来形容不同的做法或思路,最终达到相似的目的。该成语强调多样性与统一性的结合,既肯定了方法的多样性,也认可了结果的一致性。
它常用于文学、艺术、科研、教育等多个领域,表达对创新思维和多元路径的认可。例如,在写作中,不同的作者可能用不同的风格写出同样精彩的作品;在科学研究中,不同的实验方法可能得出相同的结论。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同工异曲 |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 原意 | 不同的技艺,同样的效果 |
| 引申义 | 不同的方法,达成相同的结果 |
| 使用场景 | 文学、艺术、科研、教育等 |
| 例句 | 两位画家虽风格迥异,但作品都生动传神,可谓“同工异曲”。 |
| 近义词 | 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
| 反义词 | 千篇一律、千人一面 |
| 语法结构 | 联合式 |
| 适用对象 | 方法、成果、作品等 |
三、使用建议
在实际写作或口语中,“同工异曲”可用于赞美多样化的解决方案或创意表达。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误解为“形式相同而内容不同”,应突出“方法不同但结果相同”的核心含义。
总之,“同工异曲”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更是一种思维方式,鼓励人们在面对问题时,敢于尝试不同的路径,寻找最合适的解决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