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束手无策是什么意思】“束手无策”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困难或问题时,没有任何办法去解决,只能被动地接受现状。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在紧急情况或复杂局势下,一个人感到无能为力、无法采取有效行动的状态。
下面是对“束手无策”这一成语的详细解释和用法总结: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束手无策 |
拼音 | shù shǒu wú cè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虽有贤才,不能自举,终日劳形,束手无策。” |
含义 | 形容遇到困难时,毫无办法,无法采取有效措施。 |
近义词 | 无计可施、无能为力、一筹莫展 |
反义词 | 对症下药、得心应手、胸有成竹 |
二、用法与例句
用法 | 说明 |
作谓语、宾语、定语 | 常用于描述人或事物的状态。 |
多用于书面语 | 在正式文章或口语中均可使用,但更常见于书面表达。 |
例句:
1.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他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看着事情恶化。
2. 老师布置的难题让他束手无策,最终只好求助同学。
三、成语故事(简要)
“束手无策”最早出自东汉时期的《后汉书》,原意是指一个人虽然有才能,但因为没有机会展示,最终只能徒劳无功,束手无策。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人在困境中无能为力的状态。
四、总结
“束手无策”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表达了人在面对难以解决的问题时的无奈和无力感。它不仅可用于描述个人处境,也可用于描述团队、组织甚至国家在面对挑战时的无力状态。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我们在表达中更加准确和丰富。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欢迎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