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国的学术史上,王充以其独特的思想和深刻的见解著称。他的著作《论衡》不仅是一部重要的哲学作品,更是研究汉代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之一。其中,“王充求学”这一部分尤其引人注目,它记录了王充早年求学的经历与心得。
以下是根据古籍整理出的《王充求学》原文:
王充少孤,乡里称孝。家贫无以自业,遂就学于外。师事扶风班伯,受《春秋》《左传》诸经。性嗜书,每得一卷,必反复诵读,务求精熟。尝谓:“学问之道,在于博而能专。”其勤勉好学之志,为乡邻所称道。
翻译如下:
王充年幼丧父,乡里人都称赞他孝顺。因家中贫困,无法维持生计,于是外出拜师学习。他跟随扶风的班伯先生学习《春秋》《左传》等经典著作。王充酷爱读书,每当得到一本书时,必定反复阅读,力求精通。他曾说:“求学的方法在于广泛涉猎的同时又能深入钻研。”他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深受乡邻们的敬佩。
这段文字生动地描绘了王充年轻时克服困难追求知识的精神风貌。通过这段经历,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热爱学习、坚持不懈的人物形象,这对今天的我们依然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无论环境多么艰苦,只要心怀对知识的渴望,就能够找到通往智慧的道路。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