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出自哪部著作】“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句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著名的一句话,常被用来表达理想社会的愿景。它不仅体现了古代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也对后世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篇,是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段话。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理想的社会中,人们遵循“大道”,即公正、公平的原则,国家和天下属于所有人,而不是个人私有。它强调了“公”的重要性,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在历史上,“天下为公”被多次引用,尤其是在近代,孙中山先生曾将这一理念作为其革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张建立一个“民主共和”的国家。
二、相关资料汇总表
项目 | 内容 |
句子出处 | 《礼记·礼运》 |
原文内容 |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
出处著作 |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 |
作者 | 不详(传统认为是孔子及其弟子整理) |
背景 | 战国至汉初时期,儒家思想体系形成阶段 |
含义 | 强调“大道”即公正无私的社会制度;“天下为公”指国家和权力应属于全体人民 |
历史影响 | 被历代儒家学者推崇;近代被孙中山等革命者引用,成为民主思想的象征 |
三、结语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不仅是古代儒家的理想社会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公平、正义精神的体现。通过了解这句话的出处与内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价值,以及其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