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免疫学、血液学及生物医学研究中,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是重要的研究对象。PBMCs主要包括淋巴细胞(如T细胞、B细胞、NK细胞)和单核细胞等,广泛用于细胞功能分析、免疫治疗、疫苗开发等领域。因此,掌握一种高效、稳定的PBMC分离方法至关重要。
以下是目前常用的分离方法及其优缺点总结:
一、实验原理
PBMC的分离主要基于密度梯度离心法,利用不同细胞成分的密度差异,在一定密度的分层液(如Ficoll-Paque)中进行离心后,不同密度的细胞会分布在不同的层中,从而实现分离。
二、常用方法对比
| 方法名称 | 原理 | 优点 | 缺点 |
| 密度梯度离心法 | 利用不同细胞密度差异进行分离 | 操作简单、回收率高、细胞活性好 | 需要专用离心机和分层液,成本较高 |
| 磁珠分选法 | 利用特异性抗体标记目标细胞并磁性分离 | 分离纯度高、可选择性强 | 成本高、操作复杂、可能影响细胞活性 |
| 负向选择法 | 去除非目标细胞以获得目标细胞 | 细胞活性保持较好 | 依赖于特定抗体,适用范围有限 |
| 自动化设备法 | 使用自动化设备进行细胞分离 | 高效、重复性好、减少人为误差 | 设备昂贵、维护成本高 |
三、操作步骤简述(以密度梯度离心法为例)
1. 采血与抗凝:使用含有肝素或EDTA的抗凝管采集外周血。
2. 稀释血液:将全血与等体积的PBS或生理盐水混合。
3. 分层液准备:将Ficoll-Paque溶液加入离心管中,形成密度梯度。
4. 重悬细胞:将稀释后的血液缓慢叠加在分层液上。
5. 离心:在设定速度下离心(通常为400–800g,时间15–30分钟)。
6. 收集PBMC层:离心后,PBMC位于血浆与分层液之间,小心吸取该层。
7. 洗涤与计数:用PBS洗涤细胞,去除残留的分层液,并进行细胞计数。
四、注意事项
- 操作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细胞损伤,保持低温环境。
- 分离后的PBMC应尽快使用或冻存,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室温下。
- 不同来源的血液(如人、小鼠、大鼠)可能需要调整操作参数。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从外周血中分离出高纯度、高活性的单个核细胞,为后续实验提供可靠的细胞材料。根据实验目的和条件,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是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