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斫字详细介绍】“斫”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汉字,但在古文、诗词或特定语境中具有独特的意义和用法。本文将对“斫”字进行详细解析,包括其读音、含义、用法及常见搭配等内容。
一、
“斫”字读音为 zhuó,是形声字,从“斤”(表示与工具相关),声旁为“卓”,表示发音。在古代,“斫”多指用刀斧砍伐、劈削的动作,常用于描述对树木、木材的加工过程。此外,在文学作品中也常用来形容技艺精湛的工匠行为,如“斫木为舟”。
随着语言的发展,“斫”逐渐较少出现在日常口语中,但在古文、诗词或专业术语中仍有使用。了解“斫”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典文献和文化内涵。
二、表格形式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汉字 | 斫 |
| 拼音 | zhuó |
| 部首 | 斤 |
| 笔画 | 10画 |
| 结构 | 左右结构 |
| 五笔 | SGKL |
| 释义 | 1. 砍、劈; 2. 削、削除; 3. 指匠人雕刻、加工木料等动作; 4. 引申为技艺高超的制作过程。 |
| 出处 | 《诗经》《庄子》《楚辞》等古籍中均有出现。 |
| 用法示例 | - “斫木为舟。”(《庄子·逍遥游》) -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沈括《梦溪笔谈》) - “斫琴师,善制琴者。” |
| 近义词 | 劈、砍、削、雕 |
| 反义词 | 拼、合、粘、贴 |
| 现代应用 | 多见于古文、诗词、书法、工艺等领域,现代口语中较少使用。 |
| 文化意义 | 体现古代工匠精神与自然材料的结合,象征匠心独运。 |
三、结语
“斫”虽非常用字,但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在学习古文、欣赏传统艺术或研究古代工艺时,了解“斫”的意义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文本和文化的本质。通过掌握其读音、含义及用法,可以增强对汉语汉字的全面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