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翻译:
于是我有所感慨。古代的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时,往往有所收获,因为他们探究得深入且广泛。平坦而且近的地方,去游玩的人就多;险阻而遥远的地方,到达的人就少。而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不同寻常的景象,常常出现在险阻而遥远的地方,这些地方是人们很少到达的。所以,没有志向的人是不能到达的。有了志向,但不随波逐流而停止前进,然而力量不足的话,也不能到达。有了志向和力量,又不因懈怠而半途而废,但到了幽深昏暗、令人迷惑的地方却没有外物来帮助,也不能到达。然而,如果力量足够到达却没做到,对别人来说是可以被嘲笑的,对自己来说则会有遗憾;尽了自己的努力却未能达到目标,就可以无怨无悔了,谁能讥笑他呢?这就是我的心得。
这段文字通过对褒禅山游览经历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探索的态度与思考,强调了“志”、“力”、“物”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出了“尽吾志”的人生哲学。这种精神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