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撙節词语解释】“撙節”是一个汉语词汇,常见于古文或较为正式的书面语中。它通常表示“节省、节约”的意思,强调在使用资源时要克制、不浪费。下面将对“撙節”一词进行详细解释,并通过总结与表格形式加以展示。
一、词语解释
“撙節”由两个字组成:“撙”和“節”。
- 撙(zǔn):本义为“节制”,引申为“减少、压缩”。
- 節(jié):本义为“节制、限制”,也可指“节约”。
合起来,“撙節”即为“节制、节约”的意思,常用于描述在经济、生活、行为等方面保持适度,避免浪费。
在古代文献中,“撙節”多用于劝诫人们在生活中要勤俭持家、合理用度。例如《汉书》中有“撙節用度,以养民力”之说,意为要节省开支,以保障百姓的生活。
二、总结与表格
|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用法 | 出处/示例 |
| 撙節 | zǔn jié | 节制、节约 | 多用于书面语或古文,表示在资源使用上保持适度 | 《汉书》:“撙節用度,以养民力”;现代可用于提倡节约精神 |
三、词语延伸
在现代语境中,“撙節”虽然不如“节约”常用,但在一些正式场合或文学作品中仍可看到它的使用。它更强调一种道德上的自律和对资源的尊重,而不仅仅是简单的“节省”。
此外,“撙節”与“节约”虽有相似之处,但“撙節”更偏向于“克制、控制”,而“节约”则更侧重于“减少消耗”。两者可以互为补充,共同构成合理的资源管理理念。
四、结语
“撙節”作为传统汉语中的一个词语,承载着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中,尽管语言表达方式发生了变化,但其核心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通过理解并运用这类词汇,不仅能提升语言修养,也能增强文化认同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