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补天这个四字成语是什么意思】“女娲补天”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神话的成语,常用来比喻解决重大问题、挽救危局或完成艰巨任务。下面我们将从含义、来源、用法及文化意义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女娲补天”最早出自《淮南子·览冥训》,讲述的是上古时期,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争斗,导致天柱崩塌,天漏洪水,百姓受苦。女娲为了拯救苍生,炼五色石补天,斩巨鳌足撑四极,平息了灾难,使天地恢复秩序。
这一故事不仅展现了女娲作为创世女神的英勇与智慧,也体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灾难的恐惧与对英雄人物的崇拜。在现代,“女娲补天”被引申为一种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精神象征。
该成语多用于形容一个人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承担重任,化解危机,具有强烈的正能量和激励作用。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女娲补天 |
| 出处 | 《淮南子·览冥训》 |
| 含义 | 比喻解决重大问题、挽救危局、完成艰巨任务 |
| 来源故事 | 上古时期天柱崩塌,女娲炼石补天,拯救苍生 |
| 人物 | 女娲(中国神话中的创世女神) |
| 文化意义 | 象征勇敢、智慧、担当与牺牲精神 |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赞扬某人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承担重任 |
| 近义词 | 临危受命、力挽狂澜、中流砥柱 |
| 反义词 | 临阵脱逃、袖手旁观、推诿责任 |
三、结语
“女娲补天”不仅是神话传说中的经典故事,更是中华文化中坚韧不拔、勇于担当精神的象征。在现代社会,它依然被广泛使用,用来赞美那些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解决问题的人。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背景和含义,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也能从中汲取力量,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