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白诗派名词解释】一、
“元白诗派”是中国唐代中后期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因代表人物元稹和白居易而得名。该诗派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提倡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映现实生活,关注民生疾苦,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
元白诗派的诗歌风格平易近人,语言通俗,内容贴近社会现实,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也为后来的现实主义文学奠定了基础。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名称 | 元白诗派 |
| 形成时期 | 唐代中后期(约8世纪末至9世纪) |
| 代表人物 | 元稹、白居易 |
| 诗歌主张 |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与现实意义 |
| 诗歌风格 | 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生活,注重叙事与写实 |
| 创作特点 | 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作品多具讽喻意味 |
| 影响 | 对后世现实主义文学产生深远影响,推动了诗歌通俗化发展 |
| 代表作品 | 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元稹《莺莺传》《离思》等 |
三、结语:
“元白诗派”作为唐代诗歌发展的重要阶段,以其贴近现实、语言通俗的特点,打破了此前文人诗歌的高雅壁垒,使诗歌更加贴近大众生活。它不仅是唐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