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问答 >

杜甫春望的写作背景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杜甫春望的写作背景,求解答求解答,重要的事说两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7 04:42:53

杜甫春望的写作背景】《春望》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以沉郁顿挫的笔调描绘了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城的破败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这首诗不仅是杜甫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当时社会动荡的一个缩影。

一、历史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这场长达八年的战乱严重破坏了唐朝的社会秩序,导致大量百姓流离失所,城市荒废,民生凋敝。杜甫在战乱中经历了逃难、漂泊的生活,亲眼目睹了战争带来的惨状。

二、创作时间与地点

《春望》大约创作于公元757年,即安史之乱爆发后的第二年。此时杜甫被困于长安城中,未能随朝廷南迁。他在战乱中度过了一个凄凉的春天,目睹了昔日繁华的长安变得满目疮痍,心中充满忧愤与悲痛。

三、诗歌内容简述

《春望》全诗如下: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中通过“国破”、“城春草木深”等意象,表现出国家破碎、城市荒芜的景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抒发了诗人因时局动荡而产生的悲伤情绪;“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战乱时期亲人分离的痛苦;最后两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更是刻画出诗人忧思过度、形容憔悴的形象。

四、写作背景总结表

项目 内容
诗歌名称 《春望》
作者 杜甫
创作时间 公元757年(安史之乱期间)
创作地点 长安(今西安)
历史背景 安史之乱导致国家动荡,百姓流离失所
诗歌主题 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诗歌风格 沉郁顿挫,情感真挚,语言凝练
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对比强烈
诗中意象 国破、山河、城春、草木、花泪、鸟惊、烽火、家书、白发

五、结语

《春望》不仅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更是一首反映时代悲剧的作品。杜甫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情感,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使这首诗成为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它不仅展现了杜甫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高尚情怀。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