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九课(听赏与跟随)及蜗牛湘艺版(3页))】一、教学目标:
1. 通过聆听《蜗牛》这首歌曲,感受其旋律的优美与节奏的轻快,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在听赏过程中,学会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简单的动作模仿,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
3. 通过歌词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体会歌曲所传达的积极向上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歌曲的情绪变化,能随着音乐做出相应的动作反应。
- 难点:在听赏过程中保持专注,并能准确地跟随音乐节奏进行互动。
三、教学准备:
- 音乐播放设备(如音响、电脑等)
- 教学PPT或相关图片资料
- 简单的打击乐器(如沙锤、铃鼓等)用于节奏练习
- 学生每人一张练习纸,用于记录听赏感受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导入本课主题,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观察过蜗牛?它走路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回忆蜗牛的特点,并引出歌曲《蜗牛》。
2. 听赏与感受(10分钟)
播放《蜗牛》歌曲,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聆听。听完后,教师提问:“你听到这首歌时有什么感觉?它给你什么样的情绪?”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听后的感受。
3. 分段欣赏与分析(15分钟)
将歌曲分成几个小段落,分别播放并引导学生关注旋律的变化、节奏的强弱以及歌词的内容。教师可以结合PPT展示相关的画面或文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内容。
4. 节奏模仿与跟随(1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用拍手、踏步等方式模仿歌曲中的节奏。可以分组进行,鼓励学生相互配合,增强课堂互动性。
5. 创意表演(10分钟)
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自由发挥想象,设计简单的动作或舞蹈,表现蜗牛爬行的情景。教师可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和创造力。
6. 总结与拓展(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音乐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同时布置课后任务: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听《蜗牛》,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听赏与跟随的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不仅提升了他们的音乐素养,也增强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今后可在教学中加入更多互动环节,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表现力。
六、板书设计(简要):
- 第九课 听赏与跟随——《蜗牛》
- 歌曲特点:旋律优美、节奏轻快
- 学习目标:听赏、模仿、表现
- 情感教育:积极向上、热爱自然
七、教学延伸建议:
- 可结合美术课程,让学生画出自己心中的“蜗牛”。
-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类似节奏的音乐,提高音乐感知力。
备注: 本教案为原创内容,适用于六年级下册音乐课程,符合湘艺版教材的教学要求,适合教师备课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