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题西林壁》教学设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一、教材分析
《题西林壁》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蕴含哲理。这首诗通过描写庐山的多变姿态,表达了诗人对事物全面认识的重要性,体现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深刻道理。本课作为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的一部分,旨在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在理解中体会诗歌的哲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理解诗句的意思,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诵读、讨论、想象等方式,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 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古诗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 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培养全面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 难点:感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蕴含的哲理。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朗诵音频。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作者苏轼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展示庐山图片,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你见过庐山吗?它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2.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庐山的古诗——《题西林壁》,看看诗人是如何描述这座山的。”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2.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纠正发音。
3. 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导学生认读、书写。
- 如:“题、壁、庐、缘”等。
(三)精读理解(15分钟)
1. 分组讨论:每句诗是什么意思?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引导学生想象庐山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景象。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看不到庐山的全貌?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 教师讲解诗意,并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如:我们有时因为太熟悉某件事而难以看清真相。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播放配乐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意,并尝试仿写诗句。
3. 提问:“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情况?你是怎么解决的?”
(五)总结升华(5分钟)
1. 回顾全诗内容,强调“换个角度看问题”的重要性。
2. 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做到全面看待事物。
六、作业布置
1. 背诵《题西林壁》,并为家长朗读。
2. 写一篇小短文,谈谈你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理解。
七、板书设计
```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
八、教学反思(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走进古诗的世界,初步掌握了诗意,也引发了学生对生活现象的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古诗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能力。